近日,日媒報道稱,中國正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引起注意。有充足的研發(fā)預算、能力出眾的人員和大數據這三大優(yōu)勢,中國已經快要有機會超越美國。
日本《讀賣新聞》網站1月15日刊登題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迅速趕上美國》的報道稱,2017年11月15日,中國政府全面啟動一項旨在發(fā)展人工智能產業(yè)的大規(guī)模計劃。
報道稱,中國有幫助人工智能行業(yè)發(fā)展的三大優(yōu)勢。
首先是充足的研發(fā)預算。日本文部科學省科技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稱,中國的科技預算持續(xù)增長,2015年達到20.7萬億日元(約合1.2萬億人民幣),是日本的6倍。
報道稱,私營信息技術公司也在加強。比如,騰訊的市值就已經超過4800億美元,相當于豐田汽車工業(yè)公司的兩倍還多。中國可以拿出來用于研發(fā)投資的經費相應也很多。
其次是大數據,這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來源。
根據中國政府的數據,截至2017年6月,中國有超過7.5億互聯網用戶。這個數字是美國人口(3.2億)的兩倍還多。他們當中有96%都是智能手機一類移動設備的使用者,也就是說,他們每天都上網。
報道稱,除了姓名、年齡、性別這些個人數據以外,關于用戶去什么地方、購買什么東西或在網上搜索什么、跟誰有聯系這些數據也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收集并分析,幫助公司向個人用戶提供最適宜的產品和服務。方便性的提高帶來更多用戶,使數據進一步積累,從而加強競爭力?,F在,更方便的智能手機已經取代現金成為購物的主要支付手段。
第三種不應忽視的優(yōu)勢是充足的人工智能人才。
報道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對世界各地研究者經常引用的計算機科學和數學論文開展的國別分析發(fā)現,中國占到其中的21%,比美國還高。